2024.11.13-15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
获得更多展会资讯及服务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新闻

展会新闻

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体验报告

2023-12-19

本文是一位网友的投稿。他在参观完11月15-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后,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谈了自己的观感和想法,对同行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组委会欢迎各位参观代表积极投稿,一经录用,将奉寄纪念品以表感谢。

投稿邮箱:373236581@qq.com。

 

 

量变推广的下半场

——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体验报告

文/售前研习社   高一博

 

作为涉应急行业信息化的从业者,11月15-17日专程参观了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规模比较大,体系比较综合,看了展台、听了报告,一方面对于应急产业体系中的各个版块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也对应急行业的前沿和基本趋势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1.安全应急其实是全面的、综合的

软件信息化项目做得多了,容易把视野局限在软件自身,潜意识会认为软件是核心,但是安全应急绝非可以通过独立的软件或硬件来严格分割,安全应急行业是综合的行业,安全应急问题是综合的问题,产业环节上涉及服装、网络、视频、通信、装备、平台、应用各个环节,业务上覆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调度指挥多个业务以及能源、交通、医疗等多条行业,各环节犬牙交错,构成了综合大应急体系。 

2.综合性智慧应急逐渐向头部企业聚拢

大厂都强调大应急、全灾种、平台级能力,从底层网络到上层应用构建全栈式解决方案。中小厂强调专精特新,往往从核心能力出发,在行业内谋求应用切入。

运营商具有网络、通信、渠道、基础大数据等天然优势,指挥调度中可以随时利用5G网络切片保障应急通信,充分利用信令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来辅助决策。加上综合型智慧应急项目除指挥通信外,常囊括数采分析、设备采购、场地建设等内容,往往以集成类型为主,所以这类项目逐渐向电信、移动、联通、铁塔等运营商、华为、中兴等行业巨头(还会有地方国资企业)聚拢。中国电信由于应急产研院和辰安的缘故,从安全生产到自然灾害、从网络通信装备到指挥调度应用,条线相对丰富。

对于中小企业,虽然有些也会提出综合型应急解决方案,但更多是结合自身核心能力来延伸,比如无人机企业通过给飞机挂载激光雷达、通信载荷、视频设备,可进行快速建模、应急通信、现场回传;地理信息公司通过数字孪生平台作为基底,拓展应急行业的应用。 

3.智慧应急需要信息技术和应急装备充分融合

应急行业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应急装备和信息技术不是孤立个体,而是相互融合。

如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常依赖大量的气象、压力、位移等各类监测手段、灾害风险的分析研判算法和依托短信通知、应急广播、官方媒体等信息传播介质的靶向预警,要实现真正的“防”,则需要在数据源头配备大量的应急装备来进行数据采集。

当事故灾难发生后,救援现场一方面需要感知终端、通信设施、现勘装备等硬件进行现场态势信息的准确、快速、有效传递,同时也需要依托救灾器械、疏散工具、防护套装等装备进行高效处置,而物联技术的发展又促进各类装备通过网络与前后方指挥中心相互连接,辅助决策。

目前有很多的软件企业开始以自研的方式向配套硬件延伸,打造内部数据闭环和护城河,而硬件公司一般会有配套软件以进行信息汇聚和分析,双方仍各自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对不少企业来说,从需求出发来进行生态集成,不失为一个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策略。 

4.促进应急领域的实质性提升成为共性课题

各厂商的应急信息化能力及案例宣传已经进入同质化,各类核心能力基本成熟,或是能接入各种类型的物联设备,或是功能强大的能力中台平台,或是高兼容、高稳定的融合通信能力,或是数字孪生方式的信息呈现和指挥调度,却很少实质性提及在案例应用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一方面说明近期国内大灾确实少,另一方面也恰好能体现应急信息化未来方向主要侧重在成熟技术的铺开推广和面向场景的实质性提升。

比如自然灾害都在强调林火、地质、气象、水情等全灾种数据能够统一汇聚、接入和呈现,对于这样体量的数据体系,从机制协调、数据采集、体系构建、数据维护,存在大量工作,数据接入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靠性也难以保证,这些方面展会上无法有效体现,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由条线部门和信息化厂商共同构建能相互耦合的工具产品和配套机制。

受限于基础数据完整性和分析算法成熟度,防灾减灾的数据分析当前阶段以统计方式为主,再采用图表、二维或三维地图的形式进行表达。对于防灾辅助研判分析,更多处于专业机构建设待推广或科学研究阶段。展会上少数厂商如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德尔格开发了一些林火推演、涝灾风险预测等预测性算法,安科院提到了提前12小时预测露天矿山滑坡的案例,除此之外很少能看到真正的事前防灾预警。 

再比如应急指挥调度领域,目前多以满足现场有效感知和信息快速传达的核心诉求,围绕应急的辅助决策较少。各厂商都在发力各类通信装备,如卫星通信、航空通信、移动指挥、单兵装备,或现场快速建模装备及配套的软件系统。软件功能上大同小异,多集中在融合通信、预案管理、物资调度等。其实从各地应急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上看,中高层已经基本完成应急平台级能力的建设,各应急基层部门的定位更多是事件上报和调度处置的神经末梢,多通过各类装备终端接入中高层应急平台。如何在数字化战场的成果上,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来辅助决策,目前所见不多。一些企业的应急大模型,主要侧重在知识问答、预案生成、语音控制,对于大模型如何深入支撑应急业务场景,有待进一步挖掘。